制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是制冷工程的重要环节。安装质量好坏,对设备运行性能和操作维修具有长期影响。由于氨系统设备比氟系统设备部件多,所以氨系统比氟系统的安装困难。
1.制冷压缩机组与辅助设备的安装
(1)氟系统冷凝机组的安装
机组由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贮液器、过滤器、干燥器、电磁阀等组成。安装步骤是先将机组放置在预先做好的基础上,经设备找平,作好防振,紧固地角螺钉。再装配冷凝器的水循环系统(风冷冷凝器没有水循环系统)——按说明中的要求选配水管直径,安装好保护装置(压力继电器、压差继电器),接上电动机三相电源线和电磁阀电源线,连接好电磁阀和膨胀阀的连接管等。
(2)氨系统冷凝机组的安装
机组由压缩机、油分离器、冷凝器、过滤器、贮液器等组成。基础安装部分同氟系统冷凝机组的安装。贮液器一般不放在冷凝机组上,安装位置要低于冷凝器200~300mm,以保证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靠重力能够流入贮液器。最理想的是使贮液器的出液口靠近节流阀一边,以便接管短。氨系统一般均为重力供液,所以霈配备氨液分离器,它一般放置在机房屋顶上,要求氨液分离器与蒸发器的高度差为1~1. 5m,以便低压的氨液靠重力流入蒸发器。
(3)蒸发器的安装
有冷风机和排管式两种。安装时要水平安装。风扇(风机)旋转时振动和噪声要小。安装位置应使气流流动合理,如冷风机的气流是前出后回,安装位置应距回风250mm以上,以减少回风阻力。出风气流要照顾到每个角落,温度要趋于均匀。排管式蒸发器分顶排、墙排、搁架排等。安装顶排管要与冷库屋顶平行,距屋顶约200mm。安装墙排管要与库墙面平行,距墙面50—80mm。
2.制冷管道的安装 制冷设备韵各大部件安装就绪后,开始连接其间的管路。
(1)管道材料选择
对于氟系统小型设备,连接管径小于直径22mm时全部采用紫铜管,大于直径25mm时全部采用10号无缝钢管。氨系统连接管全部用10号无缝钢管。冷凝器的冷却水系统采用镀锌管。同一台制冷设备连接管的管径也不同。制冷设备中气管比液管粗,吸气管比排气管粗。安装时应按机组说明书选配管径。
(2)管道的连接
管与管之间的连接、管与设备之间的连接,密封性要可靠。管道弯曲部分应平滑。氟系统管道的弯曲半径为5—6d;氨系统管道弯曲半径为4—5d(d为管子的外径)。排气管、输液管、吸气管、冷却水管的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、焊接、法兰连接。
(3)排气管的连接
从压缩机排气截止阀到冷凝器的管道称排气管道,简称排气管。排气管的上升立管应装在油分离器之后,保证在低负荷下带不走的油或停车后冷凝成的液体制冷剂,只能回到油分离器。防止引起“液击”事故。水平管段应顺制冷剂流动方向向下倾斜,氟系统要向油分离器或者冷凝器方向保持1%~2%的倾斜坡度,氨系统要保持0.3%~0.5%倾斜坡度。防止停机后排气管内的油和气体制冷剂凝成液体返回压缩机。避免压缩机再次房
动时出现“液击”事故。当冷凝器位置高于压缩机的高度2.5—3m时,排气管应装U型弯头。高度差超过3m时,立管部分要安装逆止阀。以防再次启动时强现“液击”事故。
(4)输液管的连接
从冷凝器至膨胀阀的管道称为输液管。氟系统输液管道中装有过滤器、电磁阀等部件,流动阻力大,可引起制冷剂液体在管道中产生闪发气体(液体气化),使制冷量下降。连接时节流阀至蒸发器连接管应尽可能地短。并包扎良好的绝热层,以减少冷量损失。氨系统贮液器管路经过滤器至氨液分离器,流速控制在0. 5~1. 25m/s,阻力不应大
于o.02MPa。冷凝器与贮液器应有高度差,制冷剂靠重力流入贮液器。进液管流速应低于0. 5m/s。
(5)吸气管的连接
从蒸发器末端至压缩机的管道称吸气管道(回气管)。吸气管的压力降将影响制冷设备的产冷量。因此氟系统回气管的压力降,应不超过与饱和蒸发温度相差l℃所对应的压力降。氨系统应不超过与饱和蒸发温度相差0.5℃所对应的压力降,氟系统的吸气管应有i%的坡度坡向压缩机,保证冷冻油能随低压蒸气一同回到压缩机。另外,蒸发器回气管应加U型管,以防止大量的制冷剂液体及润滑油冲入压缩机,并可防止膨胀阀控制失真。氨系统回气管的水平管j要有向氨液分离器0.1%~0.3%的坡度,以防“液击”。
氟系统不设热交换器时,压缩机的吸气管道与蒸发器的供液管(从贮液器出来的液管)应尽量紧贴在一起,以提高制冷能力。压缩机比蒸发器的位置高时,为了改善回油,应每隔100左右设置一个回油弯。。在压缩机吸气口附近的吸气管上不设回油夸,以防压缩机启动时润滑油冲缸。
(6)冷却水管道的连接
管道用镀锌管制成,供水压力应不低于o.127MPa,进出水管应装有水截止阀,以便于维修。进出水管管径应大于或等于冷凝器进出水接管的管径,以保证充分的冷却水量。冷凝器进水口在下部,出水口在上部,注意不要接反,以免影响冷凝效果。
本文出自大金空调http://www.vrv.so